咏春拳
Author: kungfu
Release time: 2025-02-12 08:51:42
View number: 77
咏春拳的根脉
咏春拳的渊源存在众多传说。
本课程所指是佛山“咏春拳”,从经过各代改进及与其它拳种综合蜕变成现在的三套拳三套器械的简练模式。
是中国南方影响遍及全球的一大拳种,是清道光前后发生在中国“天下四大名镇”佛山的真实历史。雄厚的经济支撑,360多个工商行业的行业神崇拜,以祖庙万福台为中心的各坊各里大小戏台,酬神演戏此超彼伏。广东粤剧博物馆藏戏班红船资料和清末伶人船上练桩旧照反映了戏班红船和短桥窄马的练功环境。咏春拳马步和中线出拳及寸劲等特点,皆由永春拳的基础和红船上练武场所窄小的限制和习惯养成。
咏春拳特征之一“摊手”,始于清雍正年间因反清逃避清庭追杀而潜藏佛山大基尾戏行琼花会馆的名伶“摊手五”。“摊手五”名张骞,又名张五,湖北汉口人。雍正后佛山民间向有 “一只摊手,独步武林”的佳话,郭沫若曾赋诗曰:“昔有名伶摊手五,佛山镇上立戏班,至今革命唱传统,少林武艺传红船”。,一只摊手,独步武林。《粤剧南拳》一书所列,至今粤剧南拳中仍然保存着手檄、日字拳、插手、鹅颈手、师姑马、绞剪脚等与咏春拳黏手、冲拳、标指、钳羊马等形式、功能一致的技法。
广东粤剧博物馆藏民初粤剧八和銮舆堂叔父梁金锋演绎木人桩108法图式虽有洪拳影迹,但与现行咏春木人桩108法对比完全相同。可以确定,咏春拳中与粤剧南派武功重合的特征,是红船子弟长期综合、改良了洪拳、永春等戏班传承的各门功夫,因应红船和演戏特有的条件,运用短桥窄马和爆发的寸劲所创造。反映典型的佛山本土特色。尽管咏春拳起源流传众多传说,从其特征和本土经历看,现行咏春拳繁衍地是明清时期广东省南海县佛山镇无疑。